欢迎来到中国物联网智库-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!

安全保障专项行动计划

来源: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   | 发表时间:2018 年 4 月 7 日

一、指导思想

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和《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按照“创新发展、应用牵引、评建结合、安全可控”的原则,加快推进核心安全技术、专业安全产品研发,推进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,建立健全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监督、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,提高我国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能力。

二、总体目标

到2015年,在物联网核心安全技术、专用安全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物联网系统安全标准化工作得到强化,在物联网安全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;进一步完善涉及物联网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初步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、风险评估、安全防范、应急处置等机制,增强物联网信息采集、传输、处理、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。

三、重点任务

(一)推进物联网关键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。鼓励国家工程中心、实验室等科研资源的开放和共享,推进技术成果转化,引导信息安全企业与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、科研机构、高校合作,联合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,促进物联网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。

(二)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实施工作。围绕国家物联网安全保障工作实际需求,跟踪技术和标准化发展动态,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。加强物联网系统及其安全标准化战略与基础理论研究,强化标准的自主研制、验证和推广实施,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标准的质量和实施成效。

(三)建设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。在已有国家级信息安全检测机构基础上,整合国内信息安全领域优势资源,完善物联网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,依托现有基础,围绕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、核心设备与运营服务等,完善物联网系统安全评估机制,加强物联网安全产品测评,满足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保护和安全风险管理需求。

(四)建立健全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。建立健全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开展物联网系统安全等级测评与检查、评估工作。在物联网系统设计研发阶段,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验证与风险评估;在物联网项目竣工验收阶段,对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;在物联网系统运营阶段,适时开展安全检查工作,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,评估安全防护水平。同时,建立相关信息采集交换平台与信息共享分析机制,在物联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安全监测和预警服务。

(五)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。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、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、网络安全防护、隐私保护等方面,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。针对国家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,加强对系统解决方案、核心设备与运营服务的风险评估,研究制定“可发现、可防御、可替换”的物联网安全保障长效机制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(五)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。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、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、网络安全防护、隐私保护等方面,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。针对国家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,加强对系统解决方案、核心设备与运营服务的风险评估,研究制定“可发现、可防御、可替换”的物联网安全保障长效机制。全技术的研究、转化、效果评估、需求反馈的闭环系统。

(二)重视资金投入。重视物联网项目中用于信息安全的资金投入。物联网项目主管部门在审批物联网项目时,应增加对信息安全建设预算科目的审查,确保一定比例的建设资金用于同步规划和设计安全防护方案,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物联网建设相适应。在相关的国家科研项目中,增加对安全防御技术和产品与安全测评工具研发的支持力度。

(三)加强国际交流。积极开展国际交流,鼓励技术应用企业、研发企业、科研机构、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国际技术合作,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安全理论、技术和管理经验,并通过消化吸收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。吸引国际技术、人才资源,提高信息安全研发、生产能力,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。

(四)优化发展环境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联网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,推动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物联网系统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,营造有利于复合型、领军型高端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。利用多种途径,通过实际案例,加强宣传、教育和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,增强风险意识、责任意识,切实加强物联网系统信息安全认识,提高安全管理水平。

COPYRIGHT (©) 2017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