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中国物联网智库-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!

冯涛: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

来源: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   | 发表时间:2018 年 4 月 5 日
物联网由来

 

早在 1995 年,比尔盖茨就在其著作《未来之路》中提出了物联网的理念。四年后,Auto-ID 正式提出了“物联网”的概念。在概念中,明确指出利用信息传感技术,将所有物品连接至互联网中,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目的,可以被称作物联网。2005 年底,在《ITU互联网报告 2005:物联网》中,国际电信联盟指出,“物联网”时代即将到来:在未来,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,与此同时,射频识别技术、传感器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。2008 年,特别是金融危机后,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,各国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了物联网上。中国同样注意到了物联网这一新兴领域,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“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的代表。

 

发展趋势

 

现如今,全球经济疲软、增长乏力。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。而物联网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,其绿色、智能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,使其有望成为未来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。

尽管移动互联网已发展多年,但仍然和物联网被一起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信息通信产业。两者各有针对,面向不同的市场。与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不同,物联网主要侧重于行业性、区域性的服务。移动互联网已进入高速普及阶段,并向各个领域延伸渗透。处于起步阶段的物联网,完全可以和移动互联网一起结合,成为物联网发展最有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方向。

目前,已有多达数十种 MEMS 传感器可以被嵌入到移动智能终端中,它们能够感知光线反射、压力、触觉、心跳、血压等,这些数据也为健康与运动类app的发展提供了可能。此外,智能家居等应用也开始起步,如利用智能终端控制照明灯、落地灯等家用电器。物联网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,进一步与民生领域融合,例如通过开放城市管理数据接口,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公共缴费、气象预警等信息。服务提供也日趋多样性,应用服务和内容趋向于定制化,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投放能够大大提升用户体验,这有助于物联网进一步打开民用市场。以上仅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后的一些应用举例,相信随着两者进一步融合,将形成更为突出的马太效应。对整个社会生产、生活产生巨大影响。

目前,国内物联网产业以应用为导向,从最初的公共管理领域、逐步向各行业、企业过渡,并将最终走入寻常百姓家。而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仍处在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初创时期,技术标准尚不成熟,技术体系有待完善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在政府示范项目的带动下,物联网向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的迈进将更加迅速,相关行业标准也会不断完善、解决方案也不断成熟,新的企业不断聚集,技术整合提升,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日趋完善。形成产业链后,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市场发展,进而有助于其将服务下放到个人市场,形成完整的生态。

 

关键技术

 

“物联网”可以理解为将万物联接入网内。而万物并非生来就能够被连入网络,如何连接、连入何种网络都需要解决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各种技术便应运而生。下面将介绍与物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。

 

3.1 RFID射频识别技术

 

RFID 射频识别技术分为以下三点:

1RFID 电子标签:存储了物品信息的电子标签;

2RFID 读写器:可以用来读取或者写入附着在电子标签上的信息;

3RFID 天线: RFID 天线   RFID读写器和 RFID 电子标签之间的信号传递;

 

3.2 传感器技术

 

传感器技术可以作为 RFID 射频识别技术的补充,用于更有价值的信息。物联网运行的环境千变万化,一旦在恶劣环境下运行,传感器将面临更大的考验,对传感器的环境适应要求也更加严苛。如今,传感器已被作为不少装备和信息系统采集信息的手段,只有灵敏、精确的信息检测、交替、捕获,才能为后台提供精准的数据采集,则后台输出的信息才能够准确,整套系统才有意义。

 

3.3 网络通信技术

 

网络通信作为“物联网”中的网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其包含众多重要技术。其中,M2MMachine  to  Machine)近来备受瞩目。该技术应用广泛,能够实现远距离、近距离的技术衔接。未来,在航空航天、医学等领域的M2M 实现将显得尤为关键。

 

如何选择

 

在看到物联网的机遇后,各厂商也蠢蠢欲动,各种宣传狂轰滥炸。作为用户应该如何选择物联网产品,在“好用”和“省钱”间找到平衡呢?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:

 

4.1 物联网的安全策略

 

信息安全是一切应用系统的基础,每个制造商在设计产品之初都会慎重考虑这个问题。物联网并须保证全平台都拥有企业级的安全,不论产品本身、云端平台,还是移动装置端或web端的应用程序。

 

4.2 物联网的灵活性

 

物联网面临飞速发展,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更新换代迅速。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功能、新协议甚至新技术,一款不容易过时的物联网产品,应基于开放标准。平台提供商应明确承诺产品投入使用后的更新,并保证其在协议和标准的演变与发展上能够与时俱进,维护用户的投资。

 

4.3 物联网可扩展性

 

少量产品连入物联网已相当有挑战性,当产品数量进一步提升,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。因此,物联网面对海量产品时的表现引人关注,包括云端、软件、数据、安全、可靠性以及用户体验等。

 

4.4 物联网数据归属

 

必须明确,用户产品产生的数据所属权归用户所有,物联网平台的提供商不应染指这些数据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用户的隐私和权益。

 

结论

 

可以预见,物联网已经到来且势不可挡。如何将其用好,不仅行业内应该审时度势,用户也应该善于思考,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需求,才能够在挑选产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网络天地

COPYRIGHT (©) 2017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